||  欢迎访问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甘肃环境保护网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环保要闻
告别“洋垃圾”,中国不是“垃圾场”
发布时间:2021.08.19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数:
      8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宣布,“发达国家将我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已经全面禁止了固体废物进口,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崭新的篇章。

      “洋垃圾”进口清零,彰显了中国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信心,彻底切断“洋垃圾”的灰色产业链,也是中国主动作为,摆脱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美丽中国,必然是青山绿水,而不可能是谁家的“垃圾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2020年4月,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国家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2021年1月1 日,我国全面禁止了固体废物进口,这一步步走得扎实、自信。

      从发展历史来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缓解原料不足,中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中国工业资源短缺的问题,然而,伴随着工业原料固体废物进口,大量“洋垃圾”也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境内,“洋垃圾”逐渐发展成了庞大的灰色产业。

      “洋垃圾”走私的违法性质决定着其后续加工产业,必然是低端的、高污染的,让一些人从中赚到了钱,却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为代价的。另一方面,从“洋垃圾”中提取的工业原料廉价,严重妨碍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成熟,堪称“饮鸩止渴”。从2017年到2020年的4年间,我国固体废物的进口量从4227万吨降低到了879万吨,直至2020年底清零,累计减少固体废物进口量1亿吨,这也是为国内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扫清了跑道。

      从国际视野分析,洋垃圾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经济秩序的表现。一些西方国家高挂“绿色”“环保”生活的幌子,制订严格的本地垃圾处理标准,却把垃圾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处理,这是典型的“以邻为壑”,也是利用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环境伤害和经济剥削。“洋垃圾”本身就是“环境种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表现。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拒绝“洋垃圾”,是着手改变既有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不当“垃圾场”的庄严宣告,有力提升了国人的自信心。

      对“洋垃圾”说不,拥抱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中国生态文明的巨大进步,是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隐私与安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联系方式:(0931)8649676 (0931)8786263   邮箱:gshbcyxh@126.com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南路171号(兰海商贸城院内)   
  陇ICP备18003209号-1 陇ICP备18003209号-2 公安备案号:62010202002920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649676 (0931)87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