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甘肃环境保护网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环保知识
保护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
发布时间:2021.04.19    新闻来源:甘肃生态环境   浏览次数: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今年10月11日-14日将在云南昆明举办。自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我国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就地和迁地保护、深化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度得到显著提升。

      生物多样性包含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多样性等三个层次。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种类约3.5万种,占全球高等植物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位。还是世界上哺乳动物物种资源、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不仅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也是作物遗传和林木遗传资源大国。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得益于开展就地和迁地保护、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完善政策法规等一系列举措。

      自然保护地为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物种起到积极作用,迁地保护措施则侧重拯救、繁育等工作。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总数量达到1.18万个,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改善和恢复了重点区域野生动植物生境条件,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


      不断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提供了必要支持和保障。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包括: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建立“三区三线”管控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生态补偿机制。我国从空间管控、保护与利用、保护与补偿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框架。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守住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要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及功能分区,加快整合归并优化各类保护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甘肃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野生高等动植物种类共6,117种。甘肃省共有野生维管植物5,160种,野生动物共有957种和亚种。按群系划分为10个植被型组、36个植被型、52个植被亚型、286个群系。甘肃省境内中国特有种目前记录的数量为2,384种,其中中国特有植物共2,204种,裸子植物中国特有种共26种,被子植物中国特有种共2,061种。中国特有动物180种和亚种,其中鱼类67种和亚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26种,鸟类30种,兽类35种。全省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在陇南山地及甘南高原,一般的区域集中分布在祁连山区及甘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徽成盆地及自西向东伸入陇中地区的祁连山余脉的榆中地区,贫乏的区域集中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

      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与专业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久之计。这不仅需要开展自然教育、普及宣传以提高公众参与度,还需要通过探索共建共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的新局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隐私与安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联系方式:(0931)8649676 (0931)8786263   邮箱:gshbcyxh@126.com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南路171号(兰海商贸城院内)   
  陇ICP备18003209号-1 陇ICP备18003209号-2 公安备案号:62010202002920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649676 (0931)8786263